重慶的地勢造就了層層疊疊的城市空 間,每當夜晚的燈光亮起,流動的霓虹燈下,光怪陸離,引人深陷其中,仿佛置身于另一個宇宙。立體山水城市在動靜之間,浪漫繁華。在網絡時代的浪潮中,滋養了一批對重慶這座城市著迷的攝影藝術家和插畫家們,創作出了“8D魔幻城市”,“賽博朋克2077“等先鋒概念。賦予了重慶這座山地城市全新的城市空間文化。網絡時代將社會碎片化,被科技與虛擬世界割裂并異化的年輕人,精神上卻向往一處帶著回憶的故鄉。我們在尋找一處帶有時間溫暖印記的實體空間,來容納孤獨精神宇宙中游蕩徘徊的年輕靈魂。
▼項目遠眺
下浩老街的朋克精神
把痛苦放入冰箱,把快樂存進銀行
— 下浩六哥
下浩正街的陳孃嬢與兩個兒子靠低保生活,但她依然喜歡詩歌和朗誦,詩歌和朗誦撐起她的人生。每當夜晚降臨,飽含感情的朗讀聲在老街上回響。老街有一面“詩墻”,詩的作者下浩六哥是銘牌廠一位普通的刻章工人,他在自己的介紹中說到“不是我太愛詩,是詩,一直不忍心拋棄我。”在下浩,幾十年前的老房子住過什么樣的人,2023年這里又將迎來什么樣的有趣靈魂?帶來什么樣的新印記?或許對于老下浩,我們是外來者;但是對于我們,這里卻是一種注定的回歸。
▼立面
虛實之間的太空港灣|未來感與懷舊感的相遇
The Space Harbor between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ity |Encountering of the Future and History“重慶最后的老街“ 下浩里,在重慶來福士廣場、東水門大橋等“城市巨構物“的對比下,仿佛成了城市中虛實之間最后的港灣。而我們就像那漫無目的游鳥,飛得累了,偶然降落在某個不知名的小行星,走出環狀的飛行器,發現這里原來是一處跟失落的故鄉一樣的星球。在這里,我們立足于下浩里老山城文化本身,用來自未來的技術重新想象過去,并由此創造一個從未發生的過去,復原往昔時代的技術夢想。在 “8D魔幻城市” 的未來感與老山城的懷舊感碰撞下,我們期望以“復古太空”的手法,將具有未來科技感的星環與下浩里老街產生戲劇化對比,使得來訪者在感受這里時代變遷的過程中,主動回首過去對未來的想象。
▼仰視項目
同時,對于老街來說,新的到訪者帶來了更年輕化的新事物,融入城市咖啡,年輕的品牌設計,展開文化、藝術、創意和音樂的交流。城市更新不僅僅在于對物質的翻新,更重要的是為老空間注入當代的文化和內容,新的到訪者會為老城市注入新鮮的血液。
▼從梯坎下看星環
▼庭院外圍與星環的關系
星環誕生
The Newborn of the Star Ring項目本身屬于歷史建筑保護街區,每一個老房子都有其人文歷史價值,我們在設計之初就定下“置入”的策略而非改變和破壞。讓新的現代文化與歷史人文對話是本項目設計的初衷。環形構筑物的靈感來源于包圍行星的星環,將院子與建筑的空間相融合,增強項目場域感,成為整個空間的精神象征——游鳥們將聚集在星環下棲息生活。
▼原始場地
▼項目入口
虛實之間
Between Virtual and Reality項目保留了原建筑外觀與材質,不進行大幅改動,用構筑物和視覺元素進行新與舊的碰撞。新建的星環構筑物與原有的三顆樹木形成“退讓”與“圍合”的關系,將周圍植被融于設計主體之中,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環境,展現出與自然環境的良性過渡。
我們將入口兩個小門洞打開,連成一整片通透的入口,改善采光的同時將內外空間的視覺連通,院子成為了室內可觀的一片景觀。
▼咖啡店入口的固定座椅
▼通透的設計打破原有建筑室內外嚴格的界線
環形構筑物下方可懸掛臨時展板,作為展覽活動的室外部分,從建筑伸出的斜屋頂在遮雨的同時引導人們上到屋頂天臺。咖啡品牌的視覺調性核心體現為年輕、潮流、創意、有趣和交流,空間打造以極簡、幾何、純粹的黑白灰與品牌視覺調性呼應。這里將展現毫不拘束的氛圍,容納自由交流的思想,濃郁的咖啡香氣中,或許我們會再次變為一只幼鳥,像新生兒般重新認識世界。
▼咖啡區室內
從地面延續到吧臺立面的火山巖磚,材質本身特有的空洞肌理呼應了整個場地的自然山地氛圍,質樸舒適。粗糲的質感和墻面水泥的自然處理,旨在讓人聯想到此處舊建筑的歷史記憶。火山巖材料本身具有隔音降噪,保溫隔熱的優點,是綠色環保的自然材料。在歷史保護的自然山地之中,我們希望建筑從里到外都尊重自然和人文地理。
▼咖啡區材質細節
創意孵化
Creativity Incubator
辦公區設計了幾何感的木質的展示架,將原建筑地面與頂棚進行打磨清潔,還原老房子的質感的同時增加現代舒適度。
▼匯報研討區
▼創意辦公區
保留建筑原有梁柱混凝土質感,與白色水泥基墻面拉開差距,表現出簡潔有力的幾何構成關系。本地人工對墻面處理出自然不雕飾的質感,體現時間的溫度,有效的控制了預算
▼研討區一角
▼墻面處理細節
在屋頂唱著你的歌Relaxing on the rooftop
原建筑樓梯上至二層的公共墻體開門洞,連接增設的樓梯。
▼樓梯
在建筑背面增設上屋頂的輕鋼樓梯并與中間公共樓梯連通,將二樓至屋頂露臺的交通流線變得連續直接,最大限度的歸納了功能空間。
▼樓梯起始平臺
▼二層休息平臺外立面
改造二層休息平臺原有窗洞將其擴大為落地景窗,利用框景的手法,將最好的江景納入建筑空間內,幾何簡約的窗框造型在老建筑上不顯突兀。
▼屋頂平臺俯瞰
改造后的屋頂作為整個項目的結尾,以瞭望臺的形式對場所關系進行重塑,擁有極佳的觀景視野。天臺增設水吧、輕鋼柱、欄桿與固定邊坐,連橋將兩個屋面連接,增大觀景平臺。屋頂作為老街與江景在天際線上的交界點以現代化的城市為背景,讓來訪者重新思考城市的更新與變遷。
▼屋頂連橋
游鳥聚落×空間再生
The Habitat of Wandering Birds × Reborn of Space
往日浪潮不斷拍打著龍門碼頭已繁華落幕,星環在老城新生。
▼俯瞰庭院
一群年輕、先鋒、文藝的游鳥在星環下建立城市更新再生基地,開展身份認同計劃,共同推動公共藝術與建筑文化的交融互動。
▼建筑夜景
▼軸測圖
▼屋頂平面圖
▼二層平面圖
▼一層平面圖
▼正立面圖
▼剖面透視圖
▼背立面圖
▼側立面圖
項目名稱:星環誕生記——下浩老街舊建筑更新
項目類型:建筑改造及室內設計
設計方:空氣墻建筑工作室
項目設計:2023.04
完成年份:2023.09
主創設計:郭彧,葉青慜
設計團隊:王源,張鶴鳴,黃夢林
項目地址:中國重慶
建筑面積:100㎡
攝影版權:言隅-劉星昊,空氣墻
材料:鍍鋅鋼板,火山巖石材磚,生態木板







評論(0)